1961年4月12日,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“()”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,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。
时间:2021-10-13 09:13:46 来源:易达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人
1961年4月12日,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“()”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,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。
东方1号
解析:
尤里·阿列克谢耶维奇·加加林(Ю́рий Алексе́евич Гага́рин,1934年3月9日-1968年3月27日),苏联航天员,苏联英雄,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,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,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。
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,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,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,历时1小时48分钟,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,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,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,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。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,就在他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,加加林由上尉荣升为少校。
东方一号(俄语:Восток-1)是东方计划的首要任务,也是首次载人的太空飞行任务,1961年4月12日发射升空,尤里·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太空的人类,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。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·科罗廖夫与克里姆·阿利耶维奇·克里莫夫所设计的。
最新文章阅读
- 1961年4月12日,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“()”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,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。
- 以下选项中,被视为“化工原料之母”的是()。
- 为确保手机使用安全,下列安装App的方式正确的是()。
- 相传()为上古部落首领,曾与颛顼争为,侵陵诸侯,怒而触不周之山。
- 化石是()资源,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,需要大力保护。
- 目前,苔藓植物中()可供食用的种类。
- 玉兰树是先开花后长叶,这种表述是()的。
- 奠定航天理论基础的是俄国科学家()。1903年, 他发表了《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》这本现代航天史上划时代的著作。
- 通常在核泄漏事故的放射性污染中,放射性碘占有很大成分。为避免或限制放射性碘在人体甲状腺中的沉积,人们可以口服()。
-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()。
- 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()。
- 设置密码时,采用()的方式比较安全。
- 2019年3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,()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“拔节孕穗期”,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。
- 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首译者是()。
- 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被统称为()能源。
- 沙漠中,有一种植物叫(),它能够在干旱的时候把根卷成一团,随风滚动。
- 唐玄宗()又称唐明皇。在位初期社会安定,经济发展,文化繁荣,国势强盛,史称开元之治。
- 恐龙死后,没有被其他动物吃掉,而是迅速被埋在地下,与地下丰富的()、碳酸钙、二氧化硅、黄铁矿等进行化学置换,久而久之遗体内腐烂的骨骼会被这些无机盐取代,形成化石。
- 温度是对生物生长最具影响的环境因素,不仅控制着生物的()分布范围, 还决定了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范围。
- 陆地上()发光植物。
- 和运载火箭相比,载人火箭需要增加一个独具的(),它是由逃逸塔和可分离的头部整流罩组成的逃逸飞行器。
- 地震后()小时内为最佳救援时间。
- 立体电影是放映时能给人以三维视觉,有明显纵深感的电影。是利用类似()摄制成具有水平视差的两幅画面的影片。
- 载人火箭顶部有一个尖顶--(), 它被誉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“生命之塔”。
-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烷烃,其中以甲烷为主,通常是无色无味的,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()的气味。
- 古代中国地理名著《水经注》的作者是()。
- 计算机内部使用()计数。
- 东汉时期,曾以男儿当“死于边野”“马革裹尸”自誓而受后人崇敬的“伏波将军是()。
- 太阳能是地球大部分能源的来源,下列选项中,属于太阳能的转化形式的是()。
- 海龟()最长寿的海洋生物。